这是当选国家文物局“考古我国——华夏区域文明化进程研讨”的遗址。遗址面积不小于100万平方米,包括庙底沟二期、龙山晚期和二里头时期文明遗存,是晋东南区域已知尖端规划的新石器时代遗址。
通过体系的考古查询、开掘和多学科研讨工作,考古工作者承认遗址在庙底沟二期(距今4300年左右)就规划了内、中、外三重环壕,中壕和内壕沟内各发现一组同时期的大型夯土修建基址,柱洞、排水渠等遗址显示了修建的高等级,而玉器、陶瓦等文物实证了遗址的区域中心方位。
遗址西距陶寺遗址的直线公里,处于纽带方位。东方海岱区域先进的“磨光黑陶—快轮成型”制陶技能、玉石器等,首先传播到遗址地点的沁河流域。二里头时期华夏王朝的兴起,加快了本地龙山文明和周边多元文明的磕碰,敞开了文明演化的新进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