丝路文化平台由梁总建立。是国内知名的文化旅业大型综合性网站。自建成以来凭借庞大的网络渠道、资深的网络技术、优秀的互联网推广队伍以及强大的信息覆盖,快速地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业信息网站之一。
文化旅游简称为文旅,定义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、了解、体察人类文化详细的细节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。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民间传统文化、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。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。
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是两个既有一定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概念。文化旅游是属于运动的范畴,是旅游的一种类型,与旅游在内涵上存在着有机的联系。而旅游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,是文化的一个门类,与诸如建筑文化,生态文化,艺术文化,等相并列,是文化的一种类型。一方面,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容,进而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。另一方面,旅游文化的发展又能为文化旅游提供内涵丰富的旅游内容,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文化需求。在外延上,文化旅游可以说是旅游文化的一个研究内容,而旅游文化的内容要比文化旅游丰富得多。
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同,它能凸显一个城市、景区和度假区的个性,提升其品位和内涵,丰富游客体验,促进游客消费。但是,知易行难。如何挖掘和利用文化做好文化旅游?很多地方还是十分困惑、成效不大。
首先,必须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自己的文化,摸清家底。要分门别类,以图片、录音、录影、书籍、杂志等多种形式对各种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整理和挖掘,建立完整的文化资源库。
其次,必须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做评估。文化资源不等于旅游资源。中国是文化大国,各地都有很多地方文化素材。地方官员往往引以为自豪,号称自己资源丰富、历史悠远长久、文化璀璨。但是,它们有的是遗迹(如古田会议会址),有的是遗址(如赤壁之战),有的是传说(如黄粱美梦),有的是风情(如开渔、民歌),往往具有小、散、虚的弱点。
1.地方建筑,民居、桥梁、城池、寺庙等,展现地方民居的风格、材料特点,让游客体验其功能;
2.地方曲艺,如山歌、地方剧。对于外地的旅游者,由于存在语言差异,宜以技术方法加上内容解说以能理解和欣赏。
4.民俗节庆,例如元宵举行的客家梅州埔寨烧龙灯,还有客家山歌节、擂茶文化节、客家艺术节等。
6.民间工艺,如刺绣、年画、剪纸等等。工艺品的用材,宜尽量使用当地的独特材料,例如韩国济州岛用火山灰石头雕刻的民间宗教人像。
1.博物馆,这是最传统的一种方式,如各地的名人故居博物馆、历史博物馆、一些专题博物馆(如雷州石狗博物馆、潍坊风筝博物馆)。
2.主题园、风情村(镇)和街区,如凤凰、周庄、阳朔西街(从开发手段上属于原生自然式)、西安大唐芙蓉园和不夜城(复古再现式)、台湾九族文化村和云南民族文化村(集锦荟萃式)、张家界土家风情园(原地浓缩式)。
3.表演,如丽江《纳西古乐》、郑州《禅宗少林·音乐大典》、各地《印象》系列。
4.嫁接,主题化--主题酒店、主题餐厅、主题度假村,如苏州网师园的古典夜园、北京傣家村餐厅、台湾的大唐温泉物语(唐文化)、广东河源的御临门温泉度假村(巴厘岛民俗文化)、北海的海景桃源酒店(木雕文化)。
5.节庆,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、回族的古尔邦节、白族和彝族的火把节等,本意并非为发展旅游业,不会长年存在,但在节庆期间会吸引大量的旅游者。
1.存真:尊重历史,不戏说,可以再现,但是不一定全盘恢复。例如柏林墙,保留一段即可。要修旧如旧,尽量用传统材料和工艺。
2.做深:挖掘其内涵,丰富其内容。文化旅游要像讲课一样让游客通过游览完全了解那段历史--前因后果、大小人物、喜怒哀乐,要注意用细节打动游客。
3.活化:不但要把虚的文化做实,让游客能够直接看到,而且要做活。不能够简单地放几个雕塑、摆几个玻璃柜子和凳子椅子。中国的博物馆之所以不受游客欢迎,问题大多就是没有活化文化,要通过演出、互动、声音、影像等让人感受文化。
4.延展:要把文化旅游资源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发利用,不能搞纯粹的门票经济,不能局限在静态观光层面,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商品、参与性娱乐。
从国际国内的发展实践看,文化旅游服务产品应当有一定的规模,尽量集中布局,小弱散差的状态是难以吸引游客的。在区位市场有潜力的情况下,要创造条件,做出规模。如何借题发挥、做大做强?能够使用四大手法:
1.归类:从点做到类,抽象化。如胡雪岩的题材,他属于徽商,可以做徽商的文章;黄埔军校,能做出世界军事的文章,结合介绍世界著名军校。
2.扩面:从点做到面,如广西壮族一些地方的铜鼓文化,能做出全国或者世界鼓文化的文章。
3.延线:把点拉长出它的发展历史链,如宁波东钱湖的宰相石碑遗存做出南宋石刻公园,介绍中国石刻发展历史。一个古海港,能做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风情、航海贸易发展史的文章。
4.拓链:形成产业链,如梁祝故里,可通过其民间故事,做出婚庆文化产业,做出爱情文化产业园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